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,再加上其内部的和外国势力的挤压,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。
1.导火线——三国干涉还辽: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后,沙俄联合法国、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,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“赎辽费”。
2.表现: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、强租海港、划分“势力范围”(时局图);美国提出“门户开放”政策。
2.组织学会,创办报刊,宣传变法图强,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。影响最大的报刊:上海的《时务报》(梁启超)和天津的《国闻报》(严复)。
三、结果:失败。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,慈禧太后等发动(戊戌),米乐官方网站囚禁光绪帝,搜捕维新人士,米乐官方网站废除变法诏令。康有为、梁启超出逃。谭嗣同、刘光弟M6米乐APP、林旭、杨锐M6米乐APP、杨深秀、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,史称“戊戌六君子”。(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: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,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”。)
五、意义: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,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,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,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,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。
(2)主观原因: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;没有充分发动群众,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;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。
2.发展:清政府为了利用义和团,以“招抚”代替“剿灭”,并承认其合法地位。义和团,通过捣毁教堂,拆毁铁道、砍断电线等方式,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。到1900年夏,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。
3.口号:“扶清灭洋”——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,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。同时也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,对它抱有幻想。
2.爆发:1900年6月,英、美、俄、日、法、德、意、奥八国组织联军,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,从天津向北京进犯。
4.影响: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,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